来源:国际金融报
标品信托、慈善信托、家族信托等主流转型业务仍然后劲十足,潜力无限。同时,供应链金融信托、碳信托以及涉众资金管理信托等更多信托本源业务也前景光明,有待积极探索。
近日,据有关媒体报道,监管部门正在酝酿推进信托业务分类改革,探索以信托目的、信托成立方式、信托财产管理内容和方式作为分类的基础,将信托业务分为新的三类: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
对此,有信托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相关分类与信托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紧密相关。伴随着行业发展,信托业务分类不断演进。
届时在征求意见稿下发后,业务分类改革或将作为2022年信托行业重点工作推进。
进入新发展格局
记者注意到,2018年资管新规及其细则出台以来,信托行业正式进入降融资、压通道、打破刚兑的净值化、本源化转型的新发展格局。
可以看到,过去支撑行业爆发式增长的“融资类、通道类”业务逐步丧失生存空间,而依托净值化管理的标品信托成功登上历史舞台。
根据相关定义,融资类信托业务指的是以资金需求方的融资需求为驱动因素和业务起点,信托目的以寻求信托资产的固定回报为主,信托资产主要运用于信托设立前已事先指定的特定项目。
信托公司在此类业务中主要承担向委托人、受益人推荐特定项目,向特定项目索取融资本金和利息的职责。包括信托贷款、带有回购、回购选择权或担保安排的股权融资型信托、信贷资产受让信托等。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在监管部门持续压降融资类信托的政策背景下,融资类信托规模自2020年三季度以来快速回落。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为3.86万亿元,同比下降35.13%,环比下降6.57%;融资类信托占比为18.88%,同比下降9.6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14个百分点。
投资类信托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投资类信托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投资类信托规模增至8.03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42%,环比增长5.19%;投资类信托占比升至39.29%,同比上升12.0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29个百分点。
投资类信托业务是指以信托资产提供方的资产管理需求为驱动因素与业务起点,以实现信托财产的保值增值为主要目的,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主要发挥投资管理人功能,对信托财产进行投资运用的信托业务。
一直以来,标品信托发展保持着强劲势头。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指出,随着传统以非标债权为主的融资类业务开展受限,以及持续的同业通道业务压降清零,信托公司不断提升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能力,完善标品信托投资体系。
一方面加大与经过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间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加大主动投研能力,开发主动管理类TOF/FOF产品。在此基础上,今年标品信托产品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增长幅度不低于30%。
服务信托发展空间大
另一方面,记者注意到,服务信托作为监管层鼓励的业务模式,目前发展场景不断丰富。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累计慈善信托备案财产规模近40亿元;截至2021年9月末,家族信托存续规模约为3100亿元,连续6个季度上升,较2020年末2051.55亿元增长51.11%。
此外,资产支持票据业务实现较快增长,每月新增资产支持票据业务规模较上年度平均值增长近100亿元;保险金信托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1年新增保险金信托规模较上年增长一倍多。而以服务信托模式参与涉众型预付资金管理、碳排放权流转、养老服务领域均有创新案例。
“伴随我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持续提高,加之在行业回归本源、加快转型等多重因素下,2022年服务信托的发展将进入快速通道。”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指出。
展望2022年,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认为,信托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前路漫漫,但是发展空间宽广。
其中,标品信托、慈善信托、家族信托等主流转型业务仍然后劲十足,潜力无限。同时,供应链金融信托、碳信托以及涉众资金管理信托等更多信托本源业务也前景光明,有待积极探索。